記者湯朝村/嘉義報導
李姓男子多年來飽受僵直性脊椎炎之苦,前陣子因拉樹籐,事後覺得頸椎痠痛,當晚頸部延伸至兩肩不斷抽痛,隔天疼痛加劇,大林慈濟醫院醫師簡瑞騰利用罕見的「頸胸段後凸截骨矯正術」,讓他再度抬頭挺胸、重獲新生。
簡瑞騰表示,病人之前做過兩次腰椎矯正術,卻仍殘留明顯頸胸椎後凸(駝背)變形,這次更因頸椎骨折後變形日益嚴重,核磁共振檢查更顯示脊髓神經受到壓迫,需儘快手術,以搶救神經並矯正變形。
全身麻醉後,先架上俗稱 ?halo ?vest(頭環背心)的頸椎外固定器,然後從頸椎後方行「 ?V字形椎板截骨術」,並利用頸椎 ?6/7節骨折處為支點,把已經前後打斷的頸椎扳開並拉直,得到部分矯正,過程中需嚴格控制出血、並隨時注意脊髓神經在矯正過程中有無受到壓迫或拉扯,以保安全無虞。
簡瑞騰強調,這類病人關節雖黏連僵直,但骨質卻因長期發炎而異常疏鬆,不像正常的脊椎如同竹子一樣有柔軟度,所以只要輕微拉傷或跌倒就容易骨折。此種骨折常因普通 ?X光顯影不清楚而誤診,導致骨折癒合不良、變形加劇甚或造成神經壓迫。
簡瑞騰指出,「頸胸段駝背截骨矯正術」的案例,國內外的報告均極罕見,原因為此類個案原本就不多、且手術困難度高、危險性大、內固定器不夠牢靠等。要成功施行這樣艱鉅的手術,
除醫師須具豐富的臨床經驗外,還要術前詳細評估、術中神經監測、術後醫護團隊協同照護,病人也要配合醫囑,穿戴外固定器至少 ?3個月。


arrow
arrow

    s4wcaoueqk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